么的制度、一个好的制度和两个明显不好的制度,那肯定选12。
&esp;&esp;扶苏觉得这些题目超级简单的。
&esp;&esp;他兴致勃勃地翻页,一页只有10道题,做完就可以翻到下一页。
&esp;&esp;考场里其他人还在艰难地习惯新的阅读方式和考题,突然听到有人翻页,顿时压力山大。
&esp;&esp;大家惊讶地看向梓桑,对方难道已经写完一页了吗?这才过去了多久啊!
&esp;&esp;仔细一看,翻页的是小崽崽。
&esp;&esp;那没事了,可能是小孩随便乱翻的。之前他们都听到了,他才三岁,会做什么题呢?估计翻着好玩呢。
&esp;&esp;扶苏崽翻到第二页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一件事,自己好像没有写姓名。考试要写姓名的呀,不然谁知道这本试卷是他的?
&esp;&esp;赶紧合上试卷,在封面的姓名栏写下自己的名字。
&esp;&esp;名字他还是会写的。
&esp;&esp;只是看了一眼桌子上贴着的“梓桑”,崽崽迟疑了一下,还是放弃了写“秦扶苏”的想法,换成了单独的“梓桑”两个字。
&esp;&esp;记得要写姓名的人不少,毕竟封面上大大的“姓名:__”还是很明显的。
&esp;&esp;只不过有些人容易多想,认为姓名就是要他们写姓+名,所以张良迟疑着写下了“姬良”。还有诸如嬴稷的,也没仔细看,习惯性写下了大名“秦稷”。
&esp;&esp;扶苏崽写完姓名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,翻回第二页继续做题。
&esp;&esp;大家看他翻来翻去的,越发确定了他就是乱翻着好玩的。
&esp;&esp;唉,这个考试确实太难为小孩了。
&esp;&esp;幸好他们年纪大一些,里头大部分人都学过知识。虽然这次的考试新奇了点,对他们来讲难度并没有那么大。
&esp;&esp;好歹题目是能看懂的。
&esp;&esp;扶苏很快做到了第13题。
&esp;&esp;13、请根据以下三个小标题,选出该课题最适合的题目()
&esp;&esp;光武中兴→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→黄巾起义
&esp;&esp;a、东汉的建立b、东汉的兴衰
&esp;&esp;c、东汉灭亡原因d、东汉农民起义
&esp;&esp;扶苏崽:哇哦!
&esp;&esp;好简单的题目,扶苏立刻选了b。第一个标题都带了“兴”字了,后头明显是衰落,根本不用想。
&esp;&esp;确实不用想,就是隔壁汉朝皇帝们做到这一题时又破防了。
&esp;&esp;刘彻因为是挑着做的,比扶苏还先看到了这道题,然后他就盯着“光武”两个字皱眉。
&esp;&esp;这个光武是汉武帝吗?
&esp;&esp;之前那道题也没说汉武帝是西汉还是东汉的,这两题都提到了专权一事,应该是同一个皇帝吧?
&esp;&esp;刘彻:我就知道汉武帝是个废物。
&esp;&esp;果然,他搞的什么专权把大汉拖入了泥潭。看吧,最后都黄巾起义了,也不知道黄巾又是哪个势力。
&esp;&esp;刘彻不爽地选了b兴衰,要不是考虑到第一个标题是“中兴”,他都要怀疑是不是应该直接选东汉灭亡的原因。
&esp;&esp;现在东汉灭亡他知道了,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关系很大。但西汉怎么亡的,他还是不清楚。
&esp;&esp;刘彻继续往后翻。
&esp;&esp;扶苏崽还在认真做题,一道一道往下走,绝不跳题。他怕自己跳过就忘了,以为前面都做完了。
&esp;&esp;反正又不难。
&esp;&esp;18 隋朝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,虽然时间短暂,却给我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下列成就与隋朝有直接关系的是()
&esp;&esp;a、京杭大运河 b、赵州桥
&esp;&esp;c、九品中正制 d、都江堰
&esp;&esp;扶苏为难地左看看右看看。
&esp;&esp;他只知道都江堰不是,其他三个他不认识呀。
&esp;&esp;小崽崽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点兵点将,笔尖在三个选项里开始点,嘴里发出了无声的嘀嘀咕咕“阿父选哪个”——abcab。
&esp;&esp;很好!阿父告诉他选第二个!
&esp;&esp;扶苏崽快乐地填上了b赵州桥。
&esp;
好版主